星期五, 10月 21, 2005

關於禽流感 誰該小心禽流感?

我本身並不是從事於醫藥業,因此對於如何治療禽流感並不了解,但由於本身屬於鳥類研究人員,同時亦有參與禽流感採樣工作。我僅能就我所認識的禽流感來談點東西,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

今年六月左右東南亞地區開始傳出禽流感疫情,台灣當時並沒有任何媒體報導此事,七月八月漸漸有媒體注意,但民眾仍然沒有感覺,九月政府開始有所動作,而媒體記者大概也是因為沒新聞可炒,於是國內的平面與電子媒體開始報導;十月初,記者開始無腦地瘋狂報導,民眾也開始隨之起舞。

承繼我之前曾經寫過的一篇文章「別怕! 賞鳥並不會中標!」,其實禽流感並不是像無腦記者們所說的那麼可怕,而在尚未有「人傳人」的情況出現前,根本不需擔心,同時也不知從何擔心。不需要擔心的理由是,只要阻絕「人與鳥」之間的傳染管道,那根本不會有「人傳人」的情況出現,不知從何擔心的理由是,在尚未有人傳人的情況出現時,醫藥業根本沒法針對此疫情作出合適的疫苗,克流感(Tamiflu)目前也不是真的萬能,而報導克流感是由「八角」中提煉出來,「八角即是茴香」的記者,再添無腦記錄一筆。(八角跟茴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所產生的香料)


誰該小心禽流感?

目前看來台灣最該小心禽流感的有下列幾種職業:

1.醫護業
2.學術研究單位(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實驗室、直接與野生鳥類接觸的實驗室,以及其它在候鳥出沒地進行研究的人員)
3.海關、海防
4.家禽業者
5.鳥店業者

以及

6.專職或兼差走私鳥類供鳥店販售的業者(其中以跑大陸線最具危險性)
7.專職或兼差盜獵野生鳥類供山產店販賣的業者(其中以愛打鴨子的最具危險性)
8.嗜食野味,不吃會死,吃了也不怕死的該死傢伙

以上八種是以我個人而言覺得最可能得到禽流感的職業類型,而一般民眾暫時根本不用去擔心,更不用去理會無腦記者在新聞媒體上一再炒怍播放。記者應該是一隻鸚鵡,忠實地轉述被採訪者的話與意見,更別扭曲專業人士所講的意思,記者不應該是一隻猴子,自作聰明地打上跑馬燈,嘗試用幾個字來概括所有意思,再加上自己自以為是而完全不入流的意見,活生生地像是隻在耍寶的猴子。


台灣政府的防疫重點應該擺在:

短期

1.有效監測:確實在候鳥棲息地點進行鳥類糞便採樣。

2.防堵走私盜獵:自己飛來的鳥我們管不著牠們飛行的路徑,但走私的鳥往往會造成原生地鳥類族群的破壞,同時造成想像不到的疫情,而盜獵,多半是為了食用,食用野生動物會有什麼下場,之前的非典型肺炎(Sars)己經表現的很清楚。

3.阻絕錯誤新聞媒體報導:錯誤的新聞媒體報導往往造成人心浮動,造成社會人心不安,台灣又是一窩蜂心態,上次搶口罩,這次換搶克流感,而這多半是接受了危恐天下不亂的無腦記者們的錯誤無腦訊息。親愛的朋友,千萬別跟者記者一起無腦。

4.儘速檢查防疫流程與後送體系:Sars讓全台灣像煎魚翻面一樣翻了過來,有了之前經驗很多事其實可以先做準備。

長期

1.重視候鳥研究:這並不是因為我本身從事鳥類研究工作而自私地說這種話,「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雖然是陳腔爛調的口號,但在今天禽流感引起如此多國家的重視後,所謂的保育,所謂的防疫,並不是短視近利能夠解決。

2.重視基礎生物研究、環境監測與生物科技研發:人類其實是這生物圈裡很脆弱的生物,而台灣由於環境的破壞,近幾年來的環境災害己經很難區分是天災或者是人禍,我們覺得鳥類有禽流感而視之如毒蛇猛獸,而人類又提供了什麼樣子的環境給鳥類?以大肚溪口而言,這裡前陣子才又被挖出多處戴奧辛廢爐渣的棄置。禽流感與戴奧辛兩者雖然沒有直接的任何關係,但越來越脆弱環境條件,將會把所受到的負面破壞將會回饋給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3.良好與正確的訊息傳播管道一個錯誤的訊息傳播媒體足以破壞許多人努力的成果,更何況在台灣可不只有一家新聞媒體,所可能 造成的影響,這還需要說明嗎?

4.與野生生活正確的相處之道:其實這也是很老生常談的事,但偏偏在台灣常常可以聽到那裡有盜獵,那裡有走私,某些保育類的鳥類因為名列名錄之中而身價水漲船高,遷徙性的候鳥,在山產店則擁有時價與不同的匿稱,甚至還能接受訂貨。能不出問題嗎?我們看Sars怎麼出現的就好。

《後記》

其實我很極少在自己的台裡寫這種嚴肅性的文章,而在我這篇文章還沒寫完的同時,農委會開了一個記者會,公布之前台中港查獲的走私大陸鳥類中檢出H5N1。

是我言中嗎?不,是原本就有這個可能性。而走私的人在想什麼?我想破頭也想不到。

051020.png
走私鳥中檢出禽流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