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2, 2005

一樹梨花壓海棠

可惜現在不是梨花的季節,所以海棠便放肆了。

一些名字與花有關的颱風似乎都跟屏東過不去,前年的杜鵑狠狠地搧了屏東一個大巴掌,許多的果樹不是連根被拔起,就是被焚風吹得葉黃枝枯,這次的海棠又狠狠踩了一腳。

News

中北部地區在這次颱風中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台中在發布停止上班上課那天,也只是風稍微大了點,隔天(星期二)才見比較大的風雨。墾丁半島這次大概是有史來受創最深的地方,也讓人再次見識到其實這個觀光勝地所依賴的東西是什麼。

我完全沒法想像楓港大橋斷掉的景像,不過當我看見高屏鐵橋,這座古蹟橋被溪水沖毀的樣子,才真的相信真的很嚴重。有人對於災民因受損口吐言而頗有微詞,事實上當自己被受困在那裡時,心情一定不好受,又怎麼能強要他們說出什麼好話呢?

只是那些負責救災的人也是人,即使他們有職責所在,但也不能硬要他們在情況過於惡劣,甚至危及工作人員生命時,去清除浮木,去搭建便橋。如果又再出現意外,那只是再徒費救援人力而己。

屏東在過去幾十年來從未出現過那麼大的災情,甚至台灣也不曾。在新園地區自從八七水災後便再沒發生過淹水,卻在上次豪雨及這次風災中再次浸泡在水裡。林邊橋的水位淹到了接近橋面,羌園的堤防垮了,東港因為漲潮又再次無法排水,獅子等山地鄉道路柔腸寸斷,裡頭發生什麼事搞不好都還不清楚。

似乎打從九二一後,台灣每碰到一次豪雨或颱風就像會計年度總清算一樣,一再一再地檢驗台灣的環境政策與國土規劃。丟多少錢放多少人力在災後重建都是管末問題,就像以前在唸水處理一樣,管末是最差也最沒效率的方式,做好源頭管制才是解決未來再次發生的最好方法。

良好的環境政策與國土規劃,並不如造橋鋪路挖水溝般地是「顯眼」的政績,也因此如果要搶短期的名聲,總沒有人願意在上面著墨。台灣的環境政策與股市操作是如此的類似,長期的投資沒人敢做或願意做,而短線的殺進殺出,讓老天不禁也殺紅了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