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
∼山海經
「崇邱山有鳥,一足一翼一目,相得而飛,名曰,見則吉良,乘之壽千歲。」「比翼鳥一赤一青,在參嵎山。」
∼博物志異鳥
我並不曉得比翼鳥是否真的存在過於世界上,或許牠當真的存在過,就像度度鳥、恐鳥一般,經過時間的洗刷,最末僅僅存於文字的記載;就像旅鴿曾經蔽天,而兩鳥比翼而飛,見則吉良的比翼鳥,或許是事實,但總以傳說鋪寫於文獻待證。
只是,只擁有單邊翅膀的鳥我見多了,見之則吉良或許未必,歎其命運多蹇,卻是常有的事。牠們都不是比翼鳥,卻也如同比翼鳥一般地少了一翅,或許該慶幸的是牠們多了一足一目,但無法再飛翔總是事實,少了一翅的原因不得而知,少了一翅的結果卻顯而易見,牠的未來也可輕鬆預期。
相得而飛嗎?那是絕不可能的事。我可以很篤定的確認這件事。
是在那裡為了什麼失了一邊的翅膀,而落得接下來的日子只能望著天空,雙腳一蹬,不足兩塊豆腐高度。我曾經好奇地問過失了翅膀的大冠鷲,牠像隻火雞似地在草地上行走,不願回答;我曾經問過失了翅膀的黑翅鳶,牠站在立架上,眼神中殘留著過往的神采,而低垂的翅膀清楚地代牠說出了牠的落寞;我看到了實驗室在野外調查時碰到的單翅濱鷸,己經愈合的傷口,看不出當初發生過什麼樣的事,而殘留翅膀上的羽毛卻清楚說出了牠今年夏天才出生,能平安的活過今年冬天嗎?能再次回到凍原上的出生地嗎?
牠很想,我知道,牠做不到,這我也很清楚。
年初,我與特生的同事在墾丁的大草原上野放了一隻翅膀受傷,但最末幸運地被治好的灰面鵟鷹。看著牠迎著落山風勢,扶搖而上,那內心的感動再怎麼強烈,應該是比不上牠能重回天空的喜悅。只是這多半仍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單翅濱鷸在漁塭灘地裡急促的奔走著,為了不成為野狗的點心而四處逃竄。
該把牠帶回來飼養照料嗎?或許牠會選擇在被捕食前的短暫自由,而不願意苟活於狹窄的籠舍之中,雙腳踏著的不是軟軟的土,而是冷冰冰的墊子,吃的不是野外的食物,而是像嗟來食般的麵包蟲。
我還曾經見過少了一目的鴿子,兩眼失明的猛禽,少了一腳的水鳥,牠們都是不完全的比翼鳥。山海經裡的比翼鳥,在現實的鳥類世界裡不分種類的出現。我看到牠們雖然落寞但仍然鮮活的生命力,卻也衷心地希望比翼鳥當真僅存在於傳說之中,別再出現在我的眼前。
1 則留言:
「比翼鳥」是美好的,或許可以比成心裡的美好。斷了一翼,幾多是人為,或許在鳥兒的心裡,寧願順著自然淘汰,而不願做籠中鳥;但更或許他無比慶幸,他活著可以承傳,對生命而言是更重要的,近觀、遠觀在乎一念之間,生命的美好、重要也不是眼前看到的。雖然文章中訴說的是淡淡的哀愁,但也泛著一股對生命疑惑的美,謝謝你的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