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18, 2004

東豐自行車綠廊




曾經在一個很多遊客去那裡喜歡騎自行車的地方生活了好幾個季節,不過我反而比較偏好騎著野狼在一群自行車陣中呼嘯而過,或許這樣子的舉動可以讓我比較不像是那裡的過客,雖然事實上我只是一個待得比較久的過客,最末我還是離開了那個山中小鎮。



其實,我反而更常在自己家座落的村落裡騎著車踅晃,或許不同的速度可以看見不同的景像,這一點在鳥類調查方法專書裡也寫得十分明白與清楚。關於自己最早的一台車,早己失去印象,只能從家人的口中得知自己是怎麼綁著一隻黃色小鴨在曬穀場裡繞圈圈,不過我仍然還記得我努力爭取到的第一台捷安特,那是一台銀色的平桿自行車,我曾經騎著那台車繞行大鵬灣,還曾經在半夜扛著那台車爬過高中的圍牆,目的是溜出去看電影。


最後我到了一所只有笨蛋大一才會以為大學生都是要騎腳踏車的大學,在那裡走路比騎車快,只是仍然有人在校園裡騎車,也曾經聽過某系學生從斜坡上一滑而下,然後衝落山溝裡搞得自己灰頭土臉的故事。



照著自己的速度騎騎車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只是在台灣的馬路上,如果說砂石車、大卡車、聯結車等大型車是諸候,那汽車大概算貴族,而機車可以算做平民,腳踏車大概是台灣道路封建制度下的賤民階級,甚至比賤民還不如。在一般的馬路上騎腳踏車,那是一件多痛苦不堪的事呀。



好了,回到正題!再扯就得另闢一文了,我很懶,所以並不想。



這條東豐自行車綠廊,最早的最早是一條鐵道, 舊名是東豐鐵路,也叫做東勢支線,建於民國47年,是台灣山線鐵道的支線之一;由舊豐原到東勢的鐵路支線建構而成的東豐鐵路。後來在鐵道廢除後,外加921震災後,推廣地方重建計劃,推行社區重建觀光,於是一條漂亮而不被打擾的自行車道就這麼誕生了。



沿途景觀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一處可以瞭望水壩外,都是常見的鄉間景觀,只是或許是都市人哈休閒風的原因,這樣的原本應屬平凡無奇的景觀,卻可以在假日時吸引數千遊客拜訪。



「哩這假日人足多喔!」我在租車處跟老闆搭訕著

「對呀!明天麥來六台遊覽車咧!」老闆回答我


我有點大大驚訝地回答,「啊嗯來這塞腳踏車!」

「對呀!廣告作得太誇張啦!人太多了啦!」老闆也很無奈的回答。



遊客量的管制,是這裡最大的問題,也是台灣其它風景點,無論是老景點或者新興點,都己經面臨或將到碰到的大問題。小小的一條自行車道,也不過不到三公尺寬,豈有不塞腳踏車的理由。老闆也認為遊客過多的問題,拉低了這裡的旅遊品質,也很容易因為人多且擠的印象打壞了這裡嘗新興不久的名氣,最末又將會使得這裡沒落。



只是,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是在非假日時來這裡走走,的確是可以儘情地享受無大車打擾與稀少遊客的樂趣,在這裡是腳踏車專屬的國度,在這裡腳踏車是貴族,是國王,而其它在馬路上呼嘯的車種,只能在停車場乖乖待好。



東豐自行車綠廊?似乎也可以叫做東豐自行車保護區吧!



【註】因為在這裡撿到了一隻貓,貓又很可愛,可惜沒法養。至少寫個什麼,留個紀錄。



【相關資料與網站】

1. 台中黃縣長視察東豐綠廊
http://www.gov.tw/PUBLIC/view.php3?id=63966?=49&main=GOVNEWS

2. 單車旅遊路線集-台中東豐綠色走廊
http://www.giant-bicycles.com/tw/055.000.000/055.005.004.asp?sPageID=055.005.004

3.社區深度之旅-社區之美
http://www.re-search.com.tw/community-14.html

沒有留言: